Search

很多年前的停車場,出入口都有管理員看守並負責收費,但自從八達通於 1997 年面世後,就多了停車場採...

  • Share this:

很多年前的停車場,出入口都有管理員看守並負責收費,但自從八達通於 1997 年面世後,就多了停車場採用八達通作出入閘登記及收費,減省人手操作產生的延誤和成本,當時已經覺得此項服務非常方便。
不過新冠肺炎疫情出現,改變了很多事物,近月我發現許多停車場已採用「無感泊車支付」,即是駕駛人士可以預先在不同的商場 app(流動應用程式)登記閣下車牌及簡單個人資料,然後每次進出該商場時,待進出口的閉路電視利用光學識別技術確認閣下的車牌之後,車主便可直接駕進入商場,全程不經人手。
當車主駕車離開時,閉路電視再次確認車牌之後,如果已經有選定付款方式並綁定信用卡或八達通的話,便會自動在預設的付款方法扣除停車費用,停車場閘門便會自動打開,車主便可以駕車離開,方便快捷,也不用再接觸任何出入閘機,絕對有效防止病毒傳播。
除此之外,早前也有停車場裝置了室內導航系統,車主可以預先在流動應用程式在網上預約指定車位,當車輛入閘之後,app 便會開啟室內導航系統,引領汽車到達指定位置,然後解下地上的泊車鎖讓汽車進入。室內導航系統的原理主要是利用 Wi-Fi 或者藍牙作室內定位,再作出導航指示,在沒有太多電波干擾的情況之下(如:室內停車場),室內導航可以準確帶領駕駛者到達指定位置。
此外,有很多停車場近年已經裝置停車空位指示燈,指示車主哪裏有空位可以停泊,這些不同的停車場資訊系統部分現在已經連接運輸署的「香港出行易」手機應用程式,大家便可以在程式的地圖上看到那哪些停車場有空位。
筆者期望這些停車場資訊,日後可以連接到商業應用程式,例如:Google Maps,讓我們只需用 1 個程式就可以看到各種交通資訊,大大方便駕駛者,而駕駛者又可以提供資料作為大數據分析,達致官商民合作的科技成果,這樣才是真正智慧城市的典範。


Tags:

About author
not provided